近日,我院肿瘤免疫治疗中心专家团队成功为一名远渡重洋求医的结肠癌复发转移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顺利入组临床研究。经过系统治疗,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疗效显著,目前仍在持续治疗及随访中。
异国求医:寻找生命的曙光
2022年8月,患者在国外被确诊为结肠癌,并接受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和术后化疗。然而,2024年7月复查发现癌症不仅复发,还发生了多处转移,病情已发展至IV期。面对国外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有限的治疗选择,他与家人毅然决定回国到我院就诊,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精准治疗:搭上创新医疗的快车
陈誉主任医师接诊后,与陈玲主任医师、林晶副主任医师迅速组织团队,结合患者的病情、基因检测结果和个体化需求,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治疗策略,并推荐入组一项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II/III期的临床研究。这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治疗方案,还大幅减轻了经济负担。
2024年8月,患者顺利入组并开始接受治疗。这项研究采用“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的前沿方案,旨在突破传统治疗的局限,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短短数月,奇迹出现了——肿瘤明显缩小50%,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PR)”。患者和家人激动不已:“回国治疗的决定,或许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临床研究:为生命创造更多可能
该患者的成功治疗,正是福建省肿瘤医院积极推进药物临床试验的生动缩影。作为国内肿瘤治疗的前沿阵地,医院已开展多项国际领先的临床研究,涵盖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消化道肿瘤、肺癌、妇科肿瘤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前沿的治疗方案,还让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接受先进的抗癌药物,为无数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科室介绍
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内科(肿瘤免疫治疗中心)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以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为学科特色的肿瘤内科亚专业。科室编制床位32张,科室共有2名正高级职称专家、1名副高级职称专家和8名中级职称专家。作为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州大学的博士、硕士培养点,科室现有1位博士生导师和2位硕士生导师。在学科带头人陈誉副院长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室在黑色素瘤、泌尿及软组织肿瘤内科的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陈誉主任医师、陈玲主任医师和林晶副主任医师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了多部国家级指南的制定。
科室注重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多位骨干成员参与和主持了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包括中青年重大项目、联合创新课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ASCO、ESMO等国际知名会议上进行报道和展示,并发表了60余篇SCI文章,其中包括在《JAMA Oncology》等刊物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2024年,围绕黑色素瘤核心内容申报的《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体系的构建和研究》项目,荣获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建科起,科室承担了70余项临床研究,跻身国内该领域第二,推动了5个创新药物的中国上市,赢得业界高度认可。在积极开展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科室还注重在新技术方面的探索,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措施。目前,科室开展了“人工智能皮肤检查灯辅助皮肤疾病诊断技术”和“溶瘤病毒皮下注射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技术”等新技术,荣获“福建省肿瘤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奖”。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科室能够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科室将继续关注和应用最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